2010年,廣州知名「釘子戶」梁蓉,將自己家30平的小瓦房出價1500萬(約6738萬新台幣)。
她和拆遷隊死纏爛打三個多月,就連負責與她溝通的工作人員都換了好幾批。
為了建橋順利進行,開發商一直在協商讓步,賠償金額炒到天價。
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梁蓉毫不妥協,甚至提出更過分的要求。
如今十幾年過去了,最終她如愿以償了嗎?她和她的房子又怎麼樣了?
2010年,亞運會即將召開,廣州這座老城,終于迎來改造翻新。
期間,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珠海涌大橋的建設計劃,如果項目開通,將帶來極大的交通便利。
巧合的是,梁蓉一家就住在普通棚戶區,正好在項目正中心,也就被理所應當的劃為拆遷。
梁蓉是個守舊的人,一輩子就生活在這間只有30平米(約9坪)的破舊房子里。
房子很破,既沒有現代化的設施,也沒有舒適的環境。
但對于梁蓉來說,這里承載了她太多的記憶,是她難以割舍的地方。
拆遷通知傳達到他們家,梁蓉陷入矛盾,一方面,她不舍得離開自己生活了幾十年的土地。
另一方面,拆遷補償的條件又是如此誘人,不僅可以換到一套面積更大的新房,還能獲得每平米8000元(約3.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