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一早,年輕的孫子在床上還未完全清醒,就被阿嬤溫柔但堅定的聲音喚醒了:「阿嬤有個跑腿的任務,去幫我買些東西。」孫子揉著惺忪的睡眼,心里想著阿嬤的吩咐總是無法拒絕,便一骨碌爬了起來,準備出門。
「阿嬤要買啥?」孫子問道,心中暗自猜測是些日常用品。果然,阿嬤要的東西不復雜:一包素的維力炸醬面,還有「白醋」。但是,當阿嬤強調「不是那種玻璃瓶裝的白醋,要那種像牙膏一樣一條一條的」時,孫子頓時一臉茫然。
(示意圖,圖片來源于網絡)
「白醋不是都裝在瓶子里的嗎?」孫子心中疑惑,嘴里卻沒多問什麼。旁邊的舅公、姨婆卻笑了,仿佛阿嬤的要求再正常不過。他們輕松地解釋:「就是那種一條一條的,超商就有賣啊!」聽著大人們的自信,孫子只好帶著滿腹疑惑出門尋找。
(圖片來源:PTT)
孫子一連跑了三家超商,找遍了貨架上的各種商品,卻始終未能發現所謂「一條一條的白醋」。眼看著時間一點點過去,孫子的耐心也逐漸消耗殆盡。「到底是什麼鬼東西啊!」他在心里抱怨著,直到遇見了超商的女店員。
在女店員的幫助下,孫子終于找到了阿嬤口中的「白醋」,那竟然是早餐店常用的桂冠沙拉醬。他忍不住翻了個大大的白眼,「原來阿嬤說的‘白醋’竟然是這個!」 孫子一瞬間感到無奈又好笑,這個「白醋」可真是讓他費盡心力。
(示意圖,圖片來源于網絡)
回到家,孫子將「白醋」交給了阿嬤,并小心翼翼地問道:「阿嬤,這真的是你要的‘白醋’嗎?」 阿嬤看了看手里的沙拉醬,滿意地點了點頭,仿佛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看著阿嬤的笑容,孫子心中的疑惑才漸漸解開。
原來,在阿嬤那個年代,沙拉醬這種外來品并沒有專門的台語名稱。為了推廣產品,廠商們將這種外表白色、味道微酸的沙拉醬稱為‘白醋’,而透明的糯米醋則統一叫‘清醋’。這種稱呼在嘉義、台南一帶流傳甚廣,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長輩沿用這個名稱。
(圖片來源:PTT)
文章發布到網絡后,立刻引發了大量網友的熱烈討論。許多人在評論區紛紛表示自己也曾遇到類似的情況,甚至有網友笑稱:「這是長輩們傳承下來的秘密語言!」還有一些來自台中、台北的網友驚呼:「原來還有這種叫法,今天真是漲知識了!」
這個簡單的買「白醋」故事,看似一場誤會,但它背后蘊藏著兩代人之間文化差異的有趣碰撞,也讓我們更加理解和珍惜與長輩之間的溝通與互動。在這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中,我們不僅感受到家人間的溫情,還學到了不少生活中的小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