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知名連鎖賣場大潤發曾在大陸市場風光無限,但近期卻接連傳出經營危機的消息,令人不禁倍感唏噓。
據最新消息,大潤發在大陸經營的20間門市在一年內相繼倒閉,並火速裁員約2萬人。
鎮江、德陽、株洲等地的熱門分店乃至有著10年歷史的老牌門市也難逃此劫。
這一系列大規模的損失引發了各界的關注與討論。
圖片來源:微博
根據母公司高鑫零售的最新財報,從去年4月至今年3月期間,大潤發的營收達725.67億元人民幣(約3280億新台幣),但年收入減少了13.
3%,歸母淨利潤為負16.68億元(753936萬新台幣)。
毫不意外,全年虧損金額高達16.05億人民幣(725460萬新台幣),這也是大潤發自2011年上市以來最為嚴重的虧損潮。
圖片來源:微博
面對如此驚人的數據,大潤發不得不關閉多家門店並大規模裁員,為保住公司利益進行策略調整。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大潤發的線下門市頻頻傳出閉店消息,但其線上B2C訂單卻增加了4.8%。這或許預示著線上銷售成為了未來零售業的一個重要方向。面對大陸市場的變化,大潤發也表現出重整旗鼓的決心。
圖片來源:微博
公司方表示,閉店只是策略調整的一部分,接下來計劃在明年設立「大潤發Super」,並于13個地點啟動4家M會員商店專案,試圖從這次困境中找尋到新的出路。
然而,大潤發的困境並不是唯一的個案,家樂福、沃爾瑪等其他國際零售巨頭同樣面臨著挑戰。從2016至今,沃爾瑪已經關閉了140家門市,家樂福在過去一年內則關閉了150家門市。永輝超市的情況也並不樂觀,現已由1440家門市驟降至1001家。這些數據顯示,大陸零售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低迷時期,市場環境充滿了變數。
圖源:網絡
面對這樣的市場大環境,零售業需要的不僅僅是策略調整,更需要的是全方位的創新與轉型。大潤發未來的「Super」店能否成功轉型,引領新一波的零售浪潮,成為了許多觀察者熱議的話題。畢竟,在這樣的經濟壓力下,每一步策略的制定與實施都變得尤為關鍵。
圖源:網絡
總的來看,大潤發此次大規模的倒店與裁員不僅反映出其自身的經營困難,也折射出整個零售業在這一變革時代面對的巨大挑戰。
無論如何,市場總在變化中找尋到新的平衡點,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也期待這些零售巨頭能夠通過轉型,為我們帶來更好的購物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