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三年,朱元璋不顧眾臣反對,堅持重拾封藩制度。朱元璋把幾位年長的皇子都分封到了關鍵區域,以便拱衛京師。例如,當時的四皇子朱棣被封為燕王,封地在北平(現北京)。
朱棣被封王時年僅10歲,按照朱元璋的規定,藩王16歲便要前往封地。洪武九年,朱棣16歲,朱元璋為其在京城舉辦婚禮,燕王妃是徐達之女徐氏(後來的徐皇后)。大婚過后,朱棣便帶著妻子北上就藩。
《明史·諸王列傳》記載:
成祖四子。仁宗、漢王高煦、趙王高燧俱文皇后生。高爔未詳所生母。
根據《明史》記載,明成祖朱棣一共有4個兒子,長子朱高熾也就是後來的明仁宗,次子朱高煦封漢王,三子朱高燧封趙王,這三位都是徐皇后所生。朱棣還有一個兒子叫朱高爔,生母不詳,但年幼時便夭折了。
朱高煦出生于洪武十三年,他比大哥朱高熾小兩歲,是朱元璋的第十個孫子。在史書記載中,朱高煦和朱高熾雖然是親兄弟,但各方面都截然不同。
《明史紀事本末·卷二十七》記載:
太子體肥重,且足疾,兩中使掖之行,恒失足。
意思是說,朱棣的長子朱高熾從小生得肥胖,而且有足疾,走路不穩,經常失足跌倒。
而朱高煦呢,他「性兇悍」,不僅生得威猛,而且尚武,騎馬射箭都不在話下,頗有乃父之風。朱棣對朱高煦也非常喜歡,對文弱的朱高熾則略有遺憾。
不過,藩王家庭不比尋常人家,嫡長子從一出生起就注定要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朱高煦雖然看起來更「優秀」,但注定無法逾越兄長的地位。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