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共有12位皇帝,嚴格意義上來講應該是11位,畢竟清太祖努爾哈赤并未真正稱帝,只是自稱為大汗,建立后金。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在1636年正式建立大清,登基稱皇帝。
但若是沒有努爾哈赤先前統一女真各部的功業,皇太極想要稱帝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將努爾哈赤尊為清太祖也是理所應當。
大清共12位皇帝,便會有12座帝陵,再加上努爾哈赤父以上四代父祖等人的陵墓,總得算起來一共是13座皇陵。
而且按照大清初期的規矩:不管是皇后在皇帝之前病逝還是之后病逝,都要同皇帝合葬一處,這是「夫妻同穴」的講究。
而且不管是皇帝親封的皇后或者是後來追封的皇后,都有與皇帝同葬皇陵的資格。
比如大清第一位被追封的皇后孝慈高皇后—孟古姐姐,因為生下了兒子皇太極,得以有資格同清太祖努爾哈赤合葬福陵。
再比如孝端文皇后哲哲(孝莊的姑姑),是皇太極稱帝時親自冊封的皇后,雖然是在大清入關以后病逝于京城。但順治帝下旨,將孝端文皇后的梓宮運送回盛京,與太宗皇帝皇太極同葬于昭陵。
另外康熙的四位皇后孝誠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昭仁皇后與孝恭仁皇后全部與康熙合葬與景陵,其中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在康熙一朝最高的位份就是德妃,但因為是雍正帝生母,所以便有了與康熙同葬景陵的資格。
如此我們便可以認為既然皇后都是與皇帝同葬,那麼清朝是不會存在單獨的皇后陵寢的。
但真實的情況是,大清一共修建了7座單獨的皇后陵寢,也就是說并不是大清所有的皇后都與皇帝合葬帝陵。
首先打破這一祖制的就是我們熟知的孝莊文皇后,順治帝的親生母親,康熙尊重的祖母。
1688年孝莊太皇太后病重,彌留之際特地囑咐自己的孫兒康熙:「太宗皇帝陵寢已經奉安很久了,不可因為我輕易去打擾太宗皇帝與孝端文皇后;更何況我心里舍不得你跟你的父皇順治,就將我葬在你父皇孝陵的附近就可以。」
孝陵是順治帝的帝陵,作為大清入關的第一位皇帝的陵寢其規模規制自然是非常高的;若是將孝莊太皇太后葬入孝陵的話,不僅位置不好抉擇,其規格更不好定,畢竟孝莊的身份特殊,是順治帝的生母。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