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春天,戴望舒從法國留學歸來,第一時間發現自己愛了八年的姑娘竟然投入了另一個男人的懷抱。一時之間,他怒火攻心,當眾給了施絳年一個耳光。他不敢相信,這個在他筆下,像丁香花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竟是個騙子。更殘酷的真相是,在他出國后不久,施絳年就已經結交了這個男朋友。
時間倒退到1928年,這一年,23歲的戴望舒因卷入革命浪潮,來到好朋友施蟄存的家里避難。在這里,他遇見了自己夢中那個撐著油紙傘,哀怨又彷徨的姑娘,此人正是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年。
施絳年的冷漠讓熱情的戴望舒一下子無所適從,性格內向的他只能任由感情的火焰燒得自己難受。他失態地去追問施絳年,為什麼不能接受自己,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好?施絳年冷冷地告訴他:
「不是。你的詩寫得很好,你有權送給我,可是我也有權拒絕。」
見到戴望舒郁郁而歸,施蟄存委婉地轉告他,自己的妹妹個性強,不喜歡戴望舒身上那股子詩人的憂郁。
可是戴望舒心中愛情的火焰卻還在悶燃,不曾熄滅。1928年初夏,他邀請施家兄妹到杭州一游。到了杭州,他立馬拉著施絳年去西湖邊進行了一次誠懇的談話。在他的二次表白下,施絳年還是不為所動。
絕望之下,戴望舒在她面前跪倒,以死相逼,縱身就要跳湖。施絳年被嚇得慌了神,只好答應了他的請求。不過條件是讓戴望舒前往法國留學,取得學位,為兩人的婚姻打下經濟基礎。戴望舒如獲大赦,滿口答應,卻沒想過這只是施絳年的緩兵之計。
1932年,戴望舒滿心歡喜地踏上了前往法國的求學之路,這是他為自己和施絳年的未來邁出的一大步。到了法國后,戴望舒先后在巴黎大學和里昂中法大學就讀。但是因為家里的經濟條件并不寬裕,戴望舒在法國的求學生活過得相當艱苦。大多時候,他只能通過給人當翻譯和家教掙取一部分生活費。悲哀的是,在戴望舒正為生計發愁的時候,國內的施絳年已經心有所屬,愛上了一個冰箱推銷員。
戴望舒雖然遠在法國,但還是聽到了一些流言蜚語。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