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長安崇真觀南樓上,高高地掛起了新科進士榜。
榜下,烏泱泱圍了一群士子。
有名落孫山的,哭哭啼啼走了,收拾收拾四年后再戰。
有榜上有名的,春風得意,圍在一起互相「文化交流」。
你作畫來我題詩,你潑墨來我揮毫。
這個寫完了,眾人夸一句「好詩好詩!」
那個寫完了,再夸一句「好字好字!」
反正吹彩虹屁不要錢,多吹幾句又何妨?
這時候,看熱鬧的人群里走出一個年僅十三四歲的小姑娘。
她看看各位紅光滿面的「才子」們,再看看他們的作品。
大筆一揮,「唰唰唰」留下四句詩:
「云峰滿目放春晴,歷歷銀鉤指下生。自恨羅衣掩詩句,舉頭空羨榜中名。」
翻譯過來,大概意思就是:你們在這抒發豪情,我卻只能羨慕羨慕,怪就怪我是個女孩子,不然非要跟你們一較高下!
寫完這首詩,女孩扭頭就走,揮揮衣袖,沒帶走一片云彩。留下一眾新科進士面面相覷:這誰啊?
他們不會想到,千年過后,這些「天之驕子」的名號已經湮沒在時光里。
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丫頭片子,卻因為成了一段「桃色新聞」的女主角,意外地名留青史。
當然了,這時候,她還只是個叫「魚幼薇」的豆蔻少女,雖然小有才名,也遠遠沒有日后頻頻登上京城小報頭版頭條的風光。
公元844年,魚幼薇出生在長安郊外的一個落魄秀才家里。
這位秀才飽讀詩書,卻考場失意。考試考的頭都禿了,什麼功名都沒拿到。
女兒出生后,灰心喪氣的魚秀才就把滿腔的熱情都投入到了女兒的教育事業中。
他給女兒起名幼薇,小字蕙蘭。名字里就透露著想要女兒「蕙質蘭心」的期許。
也不知道她爹是咋想的,古人講究「女子無才便是德」,他偏偏反其道而行。
魚幼薇也很給老爹爭氣,打小就展露出了過人的天賦。
據說,她5歲就能背誦幾百首唐詩,7歲就開始自己寫詩創作,到十歲時已經在長安城小有名氣。
《唐才子傳》說她:性聰慧,好讀書,尤工韻調,情致繁縟。
如果命運厚待一下魚幼薇,那她可能會像一些有才情的小姑娘一樣,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給一個能與她詩詞唱和,琴瑟和鳴的讀書人。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