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魯迅先生和朱安的婚姻,很多人都不免感慨舊式婚姻制度對人的戕害。無論是魯迅還是朱安,兩個人都為這樁錯誤的婚姻付出了代價。
1906年7月,魯迅在接到一則「母病速歸」的電報后匆匆回國,沒想到自己回家后面對的竟是馬上要和大自己四歲的舊式女子朱安成婚的事實。
這一年,距離魯迅和朱安訂婚已有7年之久,魯迅不好再違背母意,只得屈就。魯迅在母親的期待中和這位大字不識,裹著小腳的安姑最終成婚。
都說「強扭的瓜不甜」,沒有感情基礎的婚姻自然不會幸福。
更何況,魯迅一直認為自己是這樁婚姻中的受害者。他曾經對好友許壽裳說過這麼一句沉痛的話:
「朱安是母親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能好好地供養她,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但是,在朱安那頭,她作為一個傳統的舊式女子,遵循三從四德,她的人生信條是:生為周家人,死為周家鬼。況且,她在內心深處對魯迅有著天然的崇拜。
正因如此,朱安堅持在這段有名無實的婚姻中艱難泅渡。哪怕在婚姻中,無性無愛,她都不曾挑剔抱怨,而是守住一個媳婦的本分,侍奉婆婆,在丈夫需要她的時候,召之即來。魯迅雖然對朱安沒有感情,但是朱安待魯迅卻是仁至義盡。
魯迅因為不滿意這樁包辦婚姻,他在新婚之夜不顧朱安的感情,拋下她就跑到了母親的房間里;婚后幾天,他又急著奔赴日本求學,從未正眼瞧過朱安。此去一別幾年,徒留朱安一人在無數個滿滿長夜中獨守空房,等待一個不知何時歸來的丈夫。
1912年,魯迅在北洋政府任職,舉家遷往北平。朱安來到北平后,依舊無法融入魯迅的生活圈子。但是她從不抱怨,而是包容魯迅的一切決定。在周家,朱安的大部分時間要麼是侍奉婆婆魯瑞,要麼是在廚房的一畝三分地里,侍弄一些符合魯迅口味的家鄉菜。每次飯后,她都要根據每樣菜色剩余的多少來判斷魯迅愛吃什麼,這是她唯一能為魯迅做的。
除此之外,朱安對魯迅的愛也堪稱無私。她自知魯迅對自己感情淡漠,長此以往,她也無法為周家延續香火。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