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甄嬛傳》這個復雜的宮斗劇中,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決定人物的生死去留。在這個風云變幻、刀光劍影的后宮里,多說一句可能意味著招來殺身之禍,而少說一句則有可能保住性命。而甄嬛之所以能在宮斗中最終勝出,靠的并不是多麼高明的謀略或是無懈可擊的布局,而是那張密不透風的嘴。
首先,我們要提到小像事件。當時,甄嬛在倚梅園的一句「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不僅引來了四郎,也吸引了潛藏的老十七。但最關鍵的,是這個小像最后被果子貍拿到了手里。
事后,面對四郎的質問,甄嬛巧妙地回避了小像的事,只是模棱兩可地說那不過是些不重要的東西。試想,如果甄嬛當時將真相告訴四郎,日后小像事件被揭穿,她的下場將會是萬劫不復。正是因為她的謹慎,才避免了可能毀滅性的后果。
再看安陵容的舒痕膠一事。甄嬛其實很早就知道了安陵容在用舒痕膠修復傷痕的秘密,但她并沒有急于揭穿,而是選擇了等待時機。她深知,若是此時捅破真相,不僅無法一擊致命,反而可能打草驚蛇。所以,她選擇了隱忍,直到宜修的墮胎小分隊顯露敗相時,才將此事公之于眾,一舉扳倒了皇后。可以說,這一切的成功都得益于甄嬛的「嘴嚴」。
甄嬛在后宮里施展的眾多計謀中,最顯眼的莫過于對皇后的栽贓。然而,縱觀整部劇,甄嬛的這一招其實并不算高明。與皇后當年滴血驗親的局相比,甄嬛的栽贓略顯簡陋。
皇后在面對甄嬛的攻勢時早有防備,她甚至在關鍵場合能不出現就不出現,這讓甄嬛的計劃幾乎落空。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