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浣碧怎麼也想不到,甄母入宮時,為什麼流朱要用手架住她的胳膊?浣碧和流朱是甄嬛的陪嫁丫鬟,她們三個人從小就在甄府一起長大,關于對方的性格和喜好三個人心里跟明鏡兒似得。
所以看到流朱和浣碧伴隨甄嬛入宮,作為母親的甄母心里也就放心了許多。可進宮后,流朱還是和以往一樣忠心滿滿,反而浣碧并沒有讓甄母放心,她不僅把利益看得比甄嬛重要甚至還越發的分不清尊卑二字。
那麼最能體現浣碧分不清尊卑二字就是在甄母入宮時她的一些細微動作上
,當初甄父榮升職位后皇上便答允了甄母入宮探望自己的女兒甄嬛。
此時天外飄著雪,甄母坐著嬌子來到了甄嬛的住所,流朱和浣碧早已等在了門口給甄母行禮,這時甄母說:兩位姑娘起來吧。這句話就代表著在甄母心中流朱和浣碧的地位一樣,可地位一樣卻表現出來的行為不一樣。
流朱表現出來的動作就是趕忙上前用手架住了甄母的胳膊,而浣碧則在一旁無所事事。那麼流朱之所以要用手架住甄母的胳膊,無非就是因為地上有雪怕甄母失足滑倒,這表明著流朱對甄母的孝敬之意,這一點浣碧做的不如流朱。
此外進了宮中時,她們幾個人的先后順序是浣碧先登門而進,流朱則攙扶著甄母跟著浣碧后邊,那麼從這個先后順序也能看得出來,浣碧并不清楚尊卑二字,作為經常不來后宮的人而且還是年邁已久的甄母,浣碧理應掀開門簾先讓甄母進去,自己則應該跟在后邊,這一點再次看得出來浣碧不如流朱。
這里還有一個細節能看出來浣碧的自私,當時因為天很冷還飄著雪,浣碧登門而進的時候她趕忙搓起了兩只手,而一旁的流朱則是先顧著給甄母拍掉了身上的雪花才會考慮到自己。這差距已經很明顯了,浣碧和流朱在甄母眼中都是姑娘,可浣碧卻不如流朱做的優秀。
其實在浣碧心中甄母雖然是甄嬛的母親但并非是自己的母親,那麼她狹隘的內心自然就不會考慮到孝順和不孝順這一說。
反而到了流朱身上,她和甄家并無任何血緣關系,只不過是從小就生活在了甄家,流朱始終抱著一份感恩的心來孝順整個甄家,反而浣碧流淌著甄家的血液卻不如一個外人做的好,所以流朱做什麼事情浣碧是想不到的。
反過來去思考,其實流朱就是浣碧的一面鏡子照出了她的缺點,可浣碧卻始終不愿意面對這面鏡子更不愿意相信這面鏡子會給自己帶來多麼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