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中有一個小細節,那就是三阿哥永璋向母親純貴妃抱怨父皇不重視自己,六弟永瑢突然進來對母親說,自己畫的《佛母圖》被父親稱贊了。
永瑢在劇中是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配角,所有鏡頭加一起都沒有五分鐘,但這個細節拿捏得很不錯。
六阿哥夾在才能出眾的五哥永琪和嫡出的七弟永琮之間,顯得他倒沒有那麼出名了。
相比五哥年少成名,永瑢真正受到父親重視時已經30歲了。永瑢為人低調,雖然早早就被宣判失去繼承權,但他沒有沉淪,他通過「學藝術」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晉升之路。
乾隆八年十二月十四日,冬日的紫禁城可謂滴水成冰,馬上就要新年了,在這個當口,皇家又迎來了一個喜事。
這天,后宮的第四號人物純妃蘇氏誕育了皇六子,距離乾隆帝上一個孩子永琪出生已經過去了兩年多的時間。
純妃畫像
乾隆帝給這個兒子取名永瑢,永是他的輩分,第二字的偏旁為「斜玉旁」,這些都是早就定好的。
「瑢」這個字相比起乾隆帝前幾個兒子的名字其實是不夠好的,「璜」乃是祭祀北方的禮器,「璉」乃雍正帝欽定,暗藏宗器傳承之意。永瑢的同母兄長永璋的「璋」是祭祀南方的禮器。「珹」乃是完美之玉,「琪」乃是美玉的意思。
而「瑢」單獨來說沒什麼意思,有一詞曰「瑽瑢」,是佩玉相碰撞的聲音,這和之前幾個哥哥的名字相比,一下子檔次就下來了。
影視劇中的小永瑢
不光是和幾個哥哥比,就算加上後來那些弟弟,永瑢的名字都算是普通了,從這個角度來看,已經有了四個兒子(此時永璉已經離世)的乾隆帝對這個孩子不太重視。
(筆者曾作一文,詳細介紹乾隆帝諸子名字的含義,有興趣的文友可以瞅瞅,鏈接在底部)
豈止是剛出生,乾隆帝這種不重視持續了幾十年。永瑢的早期記載很少很少,不過,幼年的永瑢倒是有一個響亮的名號。
在清朝,不是所有的阿哥公主一出生就有名字,有的甚至兩三歲都不起名字,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