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11月7日,瞿秋白和楊之華的婚禮上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楊之華的前夫——沈劍龍。
這一天,沈劍龍剃了光頭,身披袈裟,并捧了一束鮮花和一張六寸照片送給這對新人,照片上寫著「鮮花獻佛」四個字。其中寓意,一目了然,沈劍龍覺得瞿秋白才是真正配得上楊之華的人。
并且,在這場婚禮之前,上海的《民國日報》同時刊登了三條大跌眼鏡的啟事:一是瞿秋白與楊之華結婚;二是沈劍龍與楊之華失婚;三是瞿秋白與沈劍龍結為好友。
民國歷史上,這場婚禮,堪稱奇事。不過在這背后,更令人稱奇的還要數瞿秋白、楊之華和沈劍龍三人之間的愛情糾葛。
1901年,楊之華出生于浙江杭州的一個沒落紳士家庭,她比瞿秋白小一歲。在楊之華還小的時候,家里人就給她和沈劍龍定下了娃娃親。比起家道中落的楊家,沈家頗有權勢。沈劍龍的父親是蕭山聞名的大地主,家境頗豐。楊之華的哥哥是沈劍龍的同學。同時,沈劍龍和楊之華也是從小一起長大的青梅竹馬。
多年后,沈劍龍長成了一個風流倜儻,頗有才氣的富家公子,琴棋書畫,信手拈來。而楊之華也出落得美貌窈窕。在外人看來,兩人就是天造地設的一對璧人。
1919年,楊之華進入杭州女子師范學校學習。當時正值新文化運動,楊之華是最早接受號召,做出響應的一批女學生之一。在學校里,她帶頭剪去長髮,騎腳踏車上街,下水游泳,一度引起不小的轟動。當時,楊之華的進步女青年形象深入人心。
1921年,楊之華與沈劍龍結婚。同年,兩人生下女兒沈曉光。沈劍龍也是個積極上進之人,兩人成婚后,他帶著楊之華離開杭州,來到上海打拼事業,渴望不依靠家庭,闖出一片天地。但是,這樣的嘗試最終還是失敗了。
1923年,楊之華考進上海大學社會系。在此之前,她已經在上海參加婦女運動,聲名鵲起。就在楊之華的學業和工作同時高歌猛進時,她發現自己和丈夫在思想上的差距也逐漸拉開。
自從事業受挫后,沈劍龍開始流連于上海灘的燈紅酒綠,沉溺于紙醉金迷的糜爛生活。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