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4月8日,作家蕭紅在香港離世。
消息很快傳到延安。作為曾經與她共度過6年的革命愛侶,蕭軍似乎沒有太大的觸動。他在日記里平靜地寫下:「下午聽到蕭紅死了的消息,芬哭了」。
日記中的「芬」,是蕭軍彼時的妻子王德芬。
王德芬從未見過丈夫的前妻蕭紅,但還是難以自制地為這個苦命女子的早逝而哭。也許那一刻,她哭的是蕭紅,更是自己吧。
作為民國的「文壇獨行俠」,蕭軍曾被譽為抗戰文學的一面旗幟。正是在他的鼓舞下,一批又一批的新青年前仆后繼地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斗爭中。
在朋友當中,蕭軍為人仗義、性情率直,林斤瀾曾大贊他「有骨頭有俠氣,是條漢子」。
如此種種看來,蕭軍在那個年代是熱血的、愛國的,而且頗有膽識和擔當。
可是正如硬幣也有正反面,生活中的蕭軍雖然是個廣受認同的性情中人,卻不是什麼好男人,最直接的證據就是他與蕭紅的那段失敗婚姻。妒忌、家暴、出軌……一個男人在婚姻里最丑陋的面貌,蕭軍樣樣都占全了,可是蕭紅在這段感情中卻長達多年隱忍不發。
因為蕭軍拯救過她。當年處于絕境的蕭紅,是被蕭軍在哈爾濱的一個雨夜冒險搭救出來的。兩人很快陷入熱戀,并以夫妻的名義同居。
那時的蕭軍在蕭紅眼里是勇敢俠義的、熱情陽光的,所以蕭紅在人生最無助的關口不可自拔地愛上了她。為了不讓蕭軍心中有所隔閡,她甚至把自己剛出生的孩子,狠心送給別人。
而后在蕭軍的鼓勵和幫助下,蕭紅也走上了文學創作之路,文壇從此有了「二蕭」的佳話。可是蕭軍沒想到的是,天賦異稟的蕭紅也快在創作成就上超越了自己。
有人評價「二蕭之中,顯然是蕭紅的藝術成就更大,因為蕭紅是用天才在寫作,而蕭軍則是用經歷和技巧在寫作」,此番論斷也激起了蕭軍極大的好勝與不滿。
自負的他難以接受拯救過的弱女子有朝一日凌駕于自己之上,于是他開始對蕭紅拳腳相向,并以頻繁出軌的方式,彌合自己早已失衡的內心。足見蕭軍性情中自卑敏感又暴虐、大男子主義的另一面。
就在蕭軍這樣的「步步緊逼」之下,不堪重負的蕭紅終于在1932年與他分手。離開的時候,蕭紅甚至還懷著蕭軍的孩子。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