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的「濟南號」因大霧導致飛機失事,徐志摩在事件中罹難,時年年僅34歲。徐志摩死后,原配妻子張幼儀以未亡人的身份主持了葬禮,葬禮上,當時文化界名流如胡適、郁達夫等都紛紛獻挽聯以示哀悼。
在當天的葬禮上,徐志摩原配張幼儀,徐志摩現任妻子陸小曼和前任女友林徽因首次同時出現在葬禮上,而她們的挽聯也引發了在場所有人的關注。
「 多少前塵成噩夢,五載哀歡,匆匆永訣,天道復奚論,欲死未能因母老。 萬千別恨向誰言,一身愁病,渺渺離魂,人間應不久,遺文編就答君心。 」
這是陸小曼在葬禮上獻給徐志摩的挽聯,在當天收到的所有挽聯中,
這副挽聯表達了陸小曼的悲痛之情,然而,仔細揣摩我們會發現,陸小曼的挽聯里,提及更多的還是自己。
首先來看挽聯的上半部分,意思很簡單:我們在一起五年,你突然離開,我恨不得與你陪葬,但我尚有老母在世,所以不能陪你死。
這話初聽覺的很是感人,得是多深的感情,才恨不得和你一起死啊!可細想卻讓人匪夷所思:一個真的想死的人,是不會事先說的,陸小曼不僅說還在挽聯上說給所有人聽,這多少是:真想死成分少,博取同情的成分多啊!
挽聯上半部分,最終的落腳點還是在自己身上。再來看下半部分,這個意思就更加簡單了:「我一身病,活不久了,但死前我想把你(徐志摩)的書稿編出來發表,以寬慰你在天之靈」。
這挽聯的后半部分,表面看,是陸小曼在為徐志摩著想,在你死后幫你整理書稿出版,實際上,卻有借葬禮炒作的嫌疑。
你想想,徐志摩尸骨未寒,還在葬禮上,此時作為徐志摩的結發妻子,不是最應該站在徐志摩角度考慮嗎?徐志摩身死后,最放心不下的是什麼,顯然不是書稿這些,而應該也只能是「白發人送黑發人的雙親」ADVERTISEMENT
徐志摩與陸小曼
但陸小曼對這些卻只字未提,反而獨提書稿,要知道,這是隨時可以再談的事情,但陸小曼卻偏偏在葬禮上提,這不得不說:很有借徐志摩葬禮炒作的嫌疑。
那麼陸小曼為何一定要在葬禮上提徐志摩書稿,她的本意僅僅是炒作嗎?其實不然,她還有另外的考慮,陸小曼雖然是一代名媛,但她始終沒有正式工作,也沒有經濟收入,婚后,她的所有花銷全是徐志摩負擔。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