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更替,朝代興衰,這「歷史周期律」的一次次應驗,決非個人可以改變。
明朝末年戰亂不斷,崇禎死后,明朝還有很多忠心耿耿的大臣們,他們不忍心這二百七十多年的漢家江山,再度落入蠻夷之手,于是準備于南京再立新帝,準備以半壁江山殊死一搏。
史可法乃是明朝重臣,此時他正在南京,當知道了一眾大臣議立新帝的人選之后,卻是頓時臉色大變:
「此人有七不可立,安可為天下之主?」
崇禎一死,那麼新的皇帝應該是誰呢?
崇禎皇帝朱由檢和前面的天啟皇帝朱由校,這二人是兄弟,他們的父親是明光宗朱常洛。
本來按照正常的順序,應該由崇禎的兒子繼位,但是崇禎的太子以及他另外兩個兒子都成為了滿清的俘虜,所以要看朱由校。
但是天啟皇帝一輩子光做木匠了,沒有兒子,所以只能再往上找,由明光宗朱常洛的弟弟來繼位皇帝。
朱常洛下面,最大的弟弟便是福王朱常洵,但此時朱常洵也死了,他的長子朱由崧接替了福王的位置,所以從血緣和宗法上來看,朱由崧就成了最名正言順的皇帝繼承人。
然而史可法聽到眾人要立朱由崧為帝,卻直接提出了相反的意見:
福王由崧……而有七不可: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讀書、干預有司也。——《明史·列傳·卷一百六十二》
以錢謙益為首的東林黨,此時也和史可法站在了一起,要立朱常洛的弟弟朱常芳為皇帝,然而有反對朱由崧的,那就有支持朱由崧的。
原總督京營太監盧九德,就想來成為這「從龍之臣」,他找到了朱由崧,向他獻計:「此事您在理法上無可挑剔,但史可法等人依然對您繼位橫加阻撓,就是因為您沒有足夠的力量,您應該去借勢。」
那麼去向誰借勢呢?那便是此時盤踞江北的三鎮總兵,高杰、黃德功和劉澤清等人。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