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被世人稱作「民國十大傳奇女子之一。」
9年無性婚姻,公開登報與丈夫失婚,這個皇妃一生充滿了傳奇。
多年后,她的故事被搬上了熒幕,并且轟動一時。
她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敢于向皇帝提出失婚、勇于跟命運抗爭的末代皇妃文繡。
1909年12月20日,文繡出生在一個八旗沒落貴族的家庭里。全名額爾德特·文繡,小名蕙心,學名傅玉芳。
1912年宣布清帝退位詔書后,大清王朝垮台,八旗也隨之沒落。屋漏偏逢連夜雨,文繡的父親在沒落后不久便撒手人寰,其母親蔣氏只能帶著三個女兒過著平民的生活。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一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更何況蔣氏還要帶著2個孩子。
孤兒寡母,日子過得艱辛無比。蔣氏經常帶著女兒們去花市承接一些針線活,來補貼家用。
文繡自幼喜歡讀書,8便歲主動央求母親送她到北京私立敦本小學讀書。但蔣氏面對捉襟見肘的家庭條件,遲遲沒有答應。
文繡看出了母親的顧慮,倔強的說:「我白天上學,晚上可以把活干完的。」
蔣氏最終同意文繡去上學,在學校里,無論國文、算術、自然,甚至圖畫和音樂等功課,都是名列前茅者,深得老師喜愛。
從小明白事理的文繡,付出的遠遠多于同齡人。
每天一放學就幫助母親做家務活,燒火做飯,洗漱。晚上便點起燈來與母親一起做挑花活,一直做到小半夜,母親硬是把燈吹了,才肯上炕睡覺。
蔣氏看到如此懂事的文繡,內心深感欣慰。可也正因為懂事,才讓她擔負起振興家族的重任。
1921年春,皇宮中傳出皇帝溥儀即將選后消息。一紙昭告天下,讓文繡走上了跌巖起伏的人生路。
上世紀二十年代,封建思想的束縛就像一顆毒瘤,深深地埋在人們的腦海里。
那時文繡芳齡十三,雖然容貌不俊美,卻是膚色白凈,身材勻稱,性情溫婉內斂,并且祖上是入旗籍的蒙古族貴族。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