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民國第一才女林徽因,很多人會用「靈秀」兩字來形容。
翻看那些老照片,她總是溫柔地笑著——彎彎淺淺的弧度,綴著兩只深深的酒窩,眉目間散發著優雅和智慧。
她是家世風范的才女,更是學識淵博的建筑學家;在最艱難的歲月里,她和丈夫風餐露宿,走訪了全國137個縣市,測繪了2738處古建筑,讓很多古建筑從此受到了保護。
作為民國才女,林徽因對待愛情的方式,更是玲瓏通透。
她不像阮玲玉,總在錯誤的時間,遇到錯誤的人;不像張愛玲,見到胡蘭成,就低到塵埃里;也不像蕭紅,在生命快要停止時,才發出一聲心酸的感嘆。
但她最終是自責的,愧對金岳霖終生不娶的陪伴,更難以釋懷徐志摩因她墜機身亡的噩耗。
林徽因與徐志摩的相遇,似乎是命中注定。
1920年春,16歲的林徽因跟隨父親林長民赴英讀書,并以優異成績考入了圣瑪莉學院學習。
這年的10月,她與就讀劍橋的徐志摩在康橋相遇。
豆蔻之年,芳華絕代,最青蔥的年齡,也是最多情的季節。
徐志摩對聰慧的林徽因一見鐘情,并開展了最為熱烈的追求。
他用奔放熱情的詩歌,書寫他對女子的愛慕,轟烈如瀑布。
這樣的感情,任何情竇初開的女孩都無法拒絕,林徽因也是如此。
在國外留學的這段時間,兩人是最幸福浪漫的情侶;康橋的晨曦與晚霞,成為兩人心中最美好的回憶;心思細膩的徐志摩,也將兩人的相處時光,點滴不漏地寫在日記中。
這本日記,就是徐志摩遇難后,林徽因不顧體面、拼死爭奪的《康橋日記》。
兩人的愛情,遭受了林徽因父親的反對;在林徽因對徐志摩的了解中,亦發現一個無比心痛的現實:這位儒雅多才的詩人,其實早有家室。
得知真相后,林徽因猶豫了!
但愛情的到來,卻讓徐志摩逐漸失去理智。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