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年累月,許多事情已記不真切。
獨坐在書房里的張兆和,卻始終記得,自己不曾說出那句原諒…
整理丈夫沈從文的遺作時,她恍然發現:她與他這一生,似乎都不曾真正讀懂對方。
有時候,孤身一人的她,也時常懷疑:
「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
他是從鳳凰古城走出來的才子,是因《邊城》聲名鵲起的作家,她也曾是他綺麗浪漫的夢境;
因為相愛,他為她寫下許多至今流傳的情話;可偏偏愛情困在柴米油鹽的婚姻里,最終落得匆匆收尾的遺憾;她體諒了他的不易,卻還是不能原諒他的背叛。
也是這份意難平的結局,讓人總是忍不住猜想:
如果沒有那個叫做高青子的女子,張兆和與沈從文的婚姻,是否能夠安穩余生呢?
邂逅高青子的那年,聲名鵲起的沈從文,卻正處在無人理解的失意中。
那是1935年的春天,沈從文獨身前往北平的西山別墅,去拜訪時任民國總理的熊希齡。
不巧主人恰好外出,接待他的是家庭教師高青子。
在美女如云的風雨民國中,高青子的美雖不出眾,卻因獨特令人印象深刻。
一張白白的娃娃臉,身材高挑,打扮時尚洋氣,一頭黑而光柔的頭髮,一點陌生羞怯的笑…這些鮮明的特點,也聚合起一個文藝女青年的形象。
高青子本就是沈從文的書迷,熱愛文學的她,也幾乎熟悉沈從文作品中的每個人物;當一個人終于見到自己仰慕許久的作家,自然也有著無法掩飾的歡喜。
或許是虛榮心的作祟,也或許是文人天性的多情,縱然沈從文性格是出名的溫和內斂,但對于這個文藝十足的粉絲,他卻生出無法克制的好感。
這次初次見面,兩人如多年好友般討論文學,頗有相逢恨晚之意。
或許沈從文還沒有料到:正是這個女子的出現,讓他與張兆和的婚姻,成為此生再也無法挽回的遺憾。
與高青子相識時,沈從文與張兆和剛剛結婚一年。
不同于他的貧苦出身,妻子張兆和是名門望族之女,是中國公學人稱「黑玫瑰」的校花。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