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在執政初期,勵精圖治,愛民如子,繼續了「康乾盛世」的輝煌。
但在后期,乾隆卻沉迷酒色,日日笙歌宴飲,傾舉國之財,只為六下江南,如此截然不同的兩種性格,讓史學界,對乾隆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
不過,今天我們不談乾隆的政績,只來說說乾隆的愛好。眾所周知,乾隆非常喜歡微服出訪,只要一有時間,就會帶著妃子和大臣游山玩水,民間也因此流傳著很多關于乾隆微服出訪的故事。
據說有一次,乾隆在微服出訪的時候,就曾被一副對聯給難倒,但這副對聯卻被路邊的一個乞丐,隨口對上了。
據記載,乾隆一生寫下了四萬首詩詞。但是詩詞這種東西在質不在量,歷史上有名的大詩人,都有流芳千古的優秀作品,可到了乾隆身上,愣是沒有一篇,得到了文學界的認可。
因此很多人都認為,乾隆就是一個附庸風雅的「草包」,還有的人說,乾隆皇帝把自己的印章,印在了珍貴的古書和畫作上,就是對作品的一種褻瀆。
誠然,乾隆在文學上的造詣,并不能與專業的詩人相媲美,也因為其帝王的身份,讓乾隆的作品大多缺乏深度,沒有辦法打動人心。但是你要真的認為,乾隆的肚子里沒有半點墨水,那就大錯特錯了。
就這麼說吧,乾隆再差,也是受過傳統私塾教育熏陶的,不僅通曉滿蒙漢三種語言,四書五經更是可以倒背如流,放到現代來說,乾隆高低也得是個大學教授。
拋開詩詞不談,乾隆對對聯的水平也很高,他曾為故宮的「三希堂」題寫過一副對聯,巧妙地運用前人的字句來表達出了自己的意思。
上聯「深心托豪素」,出自南北朝詩人顏延之的《五君詠》,所謂的「豪素」,指的就是筆和紙,乾隆借此表達了他對書法的癡迷。
而下聯「懷抱觀古今」,則是出自南北朝詩人謝靈運的《齋中讀書詩》,表現了乾隆博通古今,心胸寬闊。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