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帶兵反隋的唐高祖李淵,唐王朝建成穩定不久后,就在他劃著游艇,唱著歌,享受統一江山的鼎盛權力時,親兒子秦王李世民,卻提著另外兩個親兒子——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的頭顱前來:
「見太上皇帝,即當流涕伏地,抱膝吮乳,以伸負罪引慝之誠。」
據親兒子說,他的這兩個兄弟意圖造反,為了保護李淵安危,不得已親手弒兄。然后李淵就在身邊群臣的建議下,當即交出禁軍兵權,與唐朝的統治權。
事情是發生在唐高祖武德九年,也就是從造反開始算起,李淵不過才當了九年皇帝,之前基本都在打仗,難得結出了勝利果實,這倒好,凳子還沒坐熱,就不得不要傳給兒子。
這合理嗎?這很不合理。
任何人都能容易從玄武門之變的相關歷史記載中國,找到一絲絲違和感。李淵在正當壯年的時候,就將王權傳位給李世民,也是最不合情理的一點。
當然,我們可以因此合理推斷出,這是李世民借助殺兄,故意進行逼宮。在正史記錄上,關于玄武門之變基本都統一如此論調。
但這個解釋,無法將大家心中的違和感完全消除,反而產生了更多的疑問,李世民究竟為何要逼宮?
權力,是古今中外人類追逐的目標,這是不少人深以為然的人生真理。
于是很多人就以這條理論為基礎,去推斷李世民的動機,認為他是為了站在權力巔峰,才鋌而走險,寧愿背負殺兄的罵名,也要當上唐朝皇帝。
其實只需要平行對比一下,其他朝代的皇權更迭事件,就能問題不大對勁。清朝十分著名的九子奪嫡,就完全沒有演變出玄武門之變的可能性。
康熙皇帝安坐皇位,根本不擔心會有哪個兒子,突然將其他兄弟殺光,然后威脅他提前交權。
區別在于,李世民手中有實權,有許多忠于秦王,而非忠于唐高祖的手下。
在反隋的戰爭中,李世民戰功赫赫,無論是在軍隊里或是平民中,都是威望極高的存在。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