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潘玉良的一生,不禁疼惜:
作為窮人家的孩子,她一生命途多舛。從始至終,不曾逃離過厄運的追隨和捉弄。
潘玉良原名張玉良,1895年6月,出生于揚州一個貧苦家庭。
古城揚州,豐腴又迷人,依靠運河水利帶來的便捷,也擁有旖旎風光和無限財富。
可對于尚為孩童的玉良來說,她關于故鄉的回憶,卻浸透著酸楚。
一歲喪父、二歲喪姐、八歲喪母…
無盡的厄運中,年幼的孩童,生如草芥、命如浮萍,可這僅是無關輕重的開場罷了。
母親臨終前,不得已將她托付給舅舅照顧;可誰料不成器的舅舅,濫賭成性、親情淡漠…
為了換取去賭場的籌碼,便將年僅14歲的親外甥女賣進了妓院。
這殘酷又弄人的命運,就這樣為女孩身上刻下了青樓的烙印;縱然她一生自愛、自立,后期成為有著「一代畫魂」尊稱的著名畫家,可年少時被賣為妓、于煙花巷柳掙扎求生的經歷,卻始終抹不掉,以至于年年歲歲中,要承受著世人的辱罵和譏諷。
命如草芥的女子,向來也有著如野草般的堅韌。
本能的求生意識,給予了張玉良一顆銳不可當的心;在看管森嚴的青樓,逃出去,成為玉良唯一的目標。
她逃過,次數高達五十多次。
可每次逃出去,卻總能被抓回來;每次抓回來,便要受一頓毒打。
可即便這樣,她也絲毫不曾放棄過逃跑的念頭。
因為骨子里的烈性,她不屈服、不認命,這樣的女孩子,讓見識頗多的老鴇震驚了。
最后,是老鴇服了軟,安排女孩學習琴棋書畫、做賣藝不賣身的清倌人。
這番不認命的反抗,最終讓張玉良有了人生的選擇權。
在如廢墟般的荒無人生中,她這顆倔強、堅韌的野草,也得以有了不同的人生。
.
遇見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個人,是再平常不過的一個下午。
那日,作為海關監督的潘贊化來到揚州,當地同行為他接風洗塵,特意選了這所青樓,讓才藝出眾的潘玉良來獻曲助興。
那日,她彈奏了一曲《卜算子》: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
花開花落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曲調婉轉悱惻,卻也凄涼哀怨,這是張玉良內心的酸楚。
曲罷,酒桌上的潘贊化沉默許久后,抬頭問張玉良:「這是誰的詞?」
她嘆了一口氣:「一個和我們同樣命運的人。」
「我問的是她是誰?」
聽到這個問題,張玉良才幽幽道:「南宋天台營妓嚴蕊!」
驀地,酒桌上的潘贊化心頭一顫,對眼前女子產生無限憐惜。
他本就是才華橫溢、留洋回國的貴公子,一身白色修身西裝,站在滿是長衫馬褂的人群中,有種鶴立雞群的不凡氣質。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