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黃沙,巍巍敦煌,只有真正置身莫高窟,目睹它盛大瑰麗之外的古樸與蒼涼,方能體會陳寅恪的那句:「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
正因如此,「敦煌守護神」常書鴻創下的輝煌偉業,時至今日讓人緬懷致敬。和他一同守衛敦煌的長女常沙娜,同樣備受贊譽。
可在這樣一個為藝術薪火傳承的家庭中,有個人的名字卻早早被歷史遺忘,或說被一個家庭偷偷抹去,不愿提及,她就是常書鴻的髮妻陳芝秀。
兩人相愛那一年,他21歲,她17歲。
她喚他二哥,是他姑媽的養女,書香才氣,蕙質蘭心。
那年陳芝秀來到杭州相親,本想尋個有才學的本地夫君,卻在見到常書鴻后,「喝了迷魂藥般」,心里再也裝不下任何人。
彼時的常書鴻風華正茂,雖未發跡,卻別具魅力。
1904年,常書鴻生于杭州家道中落的一個軍官家庭。自幼跟著三叔學摹畫稿的他,小小年紀就對這門藝術產生了濃厚興趣。奈何父親是個現實主義者,認為繪畫不能填飽肚子,就勒令兒子放棄了以畫謀生的想法。
就這樣,1918年,常書鴻考入了浙江省立甲種工業學校。大抵是對繪畫執念太深,原本遵循父命報考電機科的他在入學后就改修了與繪畫相關的染織專業。
翩翩公子,筆下生花,又特立獨行,陳芝秀第一次見到常書鴻,就傾心不已。彼此天然的吸引力將他們捆綁在一起,兩人認識不久后就結為連理。
婚后不久,常書鴻為了追求繪畫理想,決定遠赴法國留學,陳芝秀也全力支持。
1927年,常書鴻考入法國里昂美術專科學校學習;1930年,他以專業第一的成績提前考入油畫系。
隨著《G夫人像》《浴后梳妝》《浴女》等作品在學校榮獲多個第一,天才的常書鴻很快又被保送進入巴黎高等美術學府深造。
那段時間,陳芝秀也追隨功成名就的丈夫來到巴黎,一邊自學法語,一邊進入雕塑系學習。夫唱婦隨的二人很快成為藝術界最出名的神仙眷侶。
作為中國留法學生代表,常書鴻家中時常舉辦藝術學會,談笑有鴻儒。
每當這時,陳芝秀總會把自己打扮得漂亮而時髦,以女主人的身份出席大小沙龍論壇。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