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的一個夜晚,財政部婦女工作隊的幾十位工作人員,正不眠不休地加著班。
工作台上各種金線、織品堆積成山,各種叫不出名的綢緞、綴飾,在這些人的手上花樣翻飛,變成了各種時裝、被面。
而此時,財政部長孔祥熙府里,也燈火通明。
「鐲子放這,玉觀音放那……」宋藹齡指揮著管家,把稍顯凌亂的首飾分門別類歸置,緊接著再打包裝箱。
七天后,八個大樟木箱里,裝滿了精美貴重的物品,被送到重慶珊瑚壩機場,由一架專機送往美國。
只是這架運送嫁妝的飛機,剛起飛沒多久,便出了事故。八只樟木箱子隨著飛機化為了灰燼。
隨后,孔祥熙夫婦再次讓人連夜趕制了六箱嫁妝,給遠在美國的女兒孔令儀寄去。
據後來《大公報》評論,光這幾個大箱子里的嫁妝,就可以供應2000名災民一年的吃穿用度。如果把這場婚禮全部的花費加起來,上萬難民的生活將得到救濟。
孔家大小姐孔令儀,這婚結得夠豪奢。而這段飽受詬病的豪奢婚姻,也是她自己千挑萬選出來的。
用「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來形容孔令儀,雖老土,卻也再恰當不過。
孔祥熙的幾個兒女中,最像他的就是大女兒孔令儀,孔祥熙對這個女兒的疼愛,只差沒把「心肝肉」掛嘴邊了。
打小起,孔令儀每天的早餐,就絕不能少了燕窩,點心也是從香港空運。每頓飯必不重樣,須得葷素營養搭配得宜,六菜二湯是標配。
至于香水、脂粉、唇膏,則一律為法國貨。就連洗個澡,洗澡粉是英國的,沐浴的牛奶也是國外的。
別說那個時代了,這樣的生活就是放在今天,我們雖不貧窮,可還是被限制了自己的想象。
13歲到南京讀書,孔令儀寄居在姨媽宋美齡家。
每天放學,都會有專車來把她接走,只要蔣介石不忙,就會帶著她去湯山兜風。惹得宋美齡常常嗔怪:「你叫Baby 老是陪你,她來不及用功讀書啊。」
「寶寶」是姨父姨母對孔令儀的昵稱。
蔣介石和宋美齡來往的家書中,有11封都提到了他們的「寶寶」孔令儀,可見對她的疼愛。
偶爾孔令儀調起皮來,還直接跑到姨媽的床上蹦跶,這樣的待遇,蔣經國、蔣緯國都沒能,也不敢享受。
人一驕縱便容易跋扈,一得意便容易忘形,但孔令儀卻是個例外,她從不囂張。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