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先生是中國「一夫一妻」制度最早的倡導者之一,他本人的家庭也是「一夫一妻」制度的典范和表率。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在這背后,除了梁啟超的個人堅持,還有他髮妻李惠仙的一大功勞。
如果拋開「林徽因婆婆」、「梁啟超髮妻」這兩個頭銜,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位李夫人。但是比起她名滿天下的丈夫和出名的子女們,她本人也有不小的來頭。
李惠仙的父親李朝儀曾在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為官,李惠仙的叔伯哥哥李端棻是清朝著名的維新派大臣,任職禮部尚書。
光緒十五年(1889年),廣東鄉試,李端棻擔任主考官,年僅17歲的梁啟超在眾多舉子之中脫穎而出,前途無量。
李端棻見此青年非同凡響,便讓副主考官王仁堪做媒,把21歲的妹子李惠仙婚配給梁啟超。
對于出身苦寒的梁啟超來說,這的確是一份無上光榮。光緒十七年(1891年)梁啟超和李惠仙完婚。次年,兩人回到梁啟超的故鄉廣東。
梁家世代務農,只有幾畝薄田,家境窘迫,李惠仙并不嫌棄,很快適應了這個貧寒之家的生活,自己操持家務,成為賢妻良母。梁家上下都對她交口陳贊。面對妻子如此賢良淑德,梁啟超也同她恩愛有加,相敬如賓。
不過新婚不久,梁啟超便到百里之外的萬木草堂求學,後來又進京參加會試,再後來便是追隨康有為倡導改革,夫妻兩人因此總是聚少離多,而這樣的分離也給他們的婚姻埋下了危機。
1899年,梁啟超奉康有為之命赴美發展保皇黨,由于趕上時疫爆發,港口封閉,他不得不滯留檀香山。在這段時間里,他遇見了生命中的紅顏知己——何惠珍。
何惠珍是美國當地一名華商的女兒,她的父親是保皇會成員之一。有一次,何惠珍的父親在家中設宴,廣邀當地的名人紳士,其中就有梁啟超。席間,大家邀請梁啟超上台演講,何惠珍在一旁為他翻譯。
初見之時,何惠珍留給梁啟超的第一印象不過是一個「粗頭亂服如村姑」,并不惹眼。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