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熱烈的愛情才會維持久遠。」每當讀到莎士比亞的這句話,我常會想起詩人聞一多與妻子高孝貞的愛情。
1922年初,當24歲的聞一多接到父親的家信,他度過了生命中「最痛苦的一天」。
是的,父親又來催他回鄉完婚了,對象就是從小與他結下娃娃親的遠房表妹高孝貞。聞一多認為,對方雖然出身官宦之家,亦未纏足,但是到底沒有讀過多少書,和自己也不會有什麼共同語言。
作為一個參加過五四運動的進步青年,聞一多想到自己如今也要淪為封建禮教的犧牲品,十分抵觸。況且,他剛從清華大學畢業,正計劃著要赴美留學,并不愿將大好年華葬送在婚姻里。
只是向來孝順的他不敢直接忤逆父親,他只是在信中提出了三個苛刻的結婚條件,那就是婚禮當天「一不跪長輩,二不拜祖宗,三不鬧洞房」。
對于傳統人家來說,這三個條件十分荒唐,但是聞一多沒想到父親當即就同意了,話里話外,只要他立即回去結婚。這讓他沮喪不已。
因為對這樁婚事頗多不滿,婚禮當天的聞一多像個局外人一樣,一頭鉆進書房讀書。後來還是在家人的輪番勸說下,才勉強理了發、洗了澡,換了喜服。
可當花轎來到家門口,他轉眼又躲進了書房。眾人連拉帶扯才將他擁到了前廳,舉行了婚禮。
連結婚儀式都這麼不情不愿,婚后的生活可想而知。果然,新婚之夜,聞一多看都沒看新娘子一眼就搬去了書房,從此埋進書堆,期間還完成了一篇兩萬余字的論文《律詩的研究》。
聞一多的刻意冷落,讓剛剛過門的高孝貞很是委屈,時常暗自垂淚。
而聞一多亦非鐵石心腸之人。高孝貞的眼淚讓他意識到,對方和自己一樣,也是包辦婚姻的受害者。于是他想了一個折中的主意——讓高孝貞出去讀書,學習文化。
這樣即便兩人沒有夫妻感情,倒也能當成朋友處處。
家人得知聞一多的主張,十分吃驚。新婚燕爾,哪有一個新郎官自己只顧埋頭讀書不說,現下還拉著媳婦一起的?他們不理解,但是在聞一多的強烈要求下,還是把高孝貞送進了當地的女校。
同年7月,聞一多按照原計劃赴美深造。那段時間,獨在異鄉的聞一多時常給高孝貞寫信,關心她的學業。他在信中曾寫道:
「女人并不比男人弱,本來就應該做學問、做大事,外國女人是這樣,中國女人何嘗不能這樣呢?」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