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1月19日。
34歲的徐志摩不顧友人勸阻,帶著對婚姻的失望和氣憤,登上了從南京到北平的郵政飛機;卻不曾想飛機在濟南突遇大霧天氣,最終撞山失事。
熊熊大火在朦朧的霧氣中,將一切焚燒為燼;包括徐志摩在內的機上人員無一人生還。
多情又浪漫的詩人,就這樣突然離開了。
或許在最后一刻,視愛情如生命的他,還在思量:與陸小曼的婚姻值不值當…
曾幾何時,為了追尋與林徽因的康橋之戀,他執意與剛剛生育的妻子張幼儀失婚;為了娶到有夫之婦陸小曼,更不惜與整個徐家決裂…
他對愛的執意追尋,也將三個陌生女子的命運緊緊相連。
不管是張幼儀與林徽因,還是張幼儀與陸小曼,她們都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卻因徐志摩的始亂終棄,讓這些本無交集的女子,從此有了剪不斷、理還亂的虧欠。
張幼儀與徐志摩的交集,源于一張照片。
那是1913年,13歲的張幼儀剛從學校回到家,就被父母叫到了客廳,并一臉鄭重地交給她一只小小的銀質相片盒。
盒中照片上,是一個長相斯文的男子;他身型清瘦,帶了一副圓框的金絲邊眼鏡,文雅中透露著浪漫和不羈。
張幼儀知道,這是父母為她擇定的未來丈夫;自幼接受傳統教育的她,懷著少女對愛情的向往,含羞接下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安排。
後來張幼儀才知道,對方名喚徐志摩,出身海寧首富徐家,已是民國嶄露頭角的新派詩人。
徐志摩家境殷實,張幼儀更是書香世家。
她的祖父做過前清知縣,父親張潤之是讀書人,後來以行醫為生;兄弟姐妹12人,個個都有成就;其中二哥張君勱是「民國憲法之父」、四哥張嘉璈曾任民國交通部長、鐵道部長等職,被人稱為「中國現代銀行之父」。
她以為這是場美好的因緣,卻不料結婚后,才發現,思想先進的丈夫,只當她為累贅。
結婚生子后,徐志摩選擇飛赴英國讀書;張幼儀擔心丈夫不會照顧自己,便獨自坐飛機前來照顧。徐志摩縱然嫌棄,卻還是讓她有了身孕。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