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東港的居民們在21日清晨醒來時,發現街道上毫無預警地出現了積水現象,不少人對此感到困惑。究其原因,這一切都是因為一場無聲的「大戲」——天文大潮。
據氣象處介紹,天文大潮是由月球和太陽的引力共同作用引起的。當月球、地球與太陽呈一直線排列時,海水受到的引力達到最大,這時便會出現顯著的潮汐現象,稱為「天文潮」。在一年中,潮位最高的時間段被稱為「年度大潮」,通常發生在農歷初一(朔月)和農歷十五(滿月)前后兩三天。
今年的年度大潮預計從7月20日持續到7月24日,尤其影響著西南部沿海區域。
東港的居民普遍表示,今晨的情況著實令人困惑。明明沒有降雨,路面卻出現了大量積水,給居民生活帶來了不便。一位住在東港老街的張先生表示:「我早上起床準備去購物,結果出去就看到路邊全是水。本來以為是哪條水管破了,後來才聽說是海平面漲潮引起的。」
氣象署提醒,天文大潮期間,沿海低洼地區應密切注意海水倒灌以及局部淹水的情況。在低洼區域,漲潮帶來的水位上升將會導致海水倒灌現象,如果準備不足,可能會給當地交通及居民生活帶來不便甚至潛在危險。
針對即將到來的年度天文大潮,屏東縣政府早已展開多項措施應對,包括增設抽水站、預布大型移動式抽水機、改善下水道和排水系統,同時定期啟動清淤工作。這些措施旨在有效應對海水倒灌和局部淹水,確保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對于屏東東港的居民來說,這幾天的特殊「海景」或許是自然界一個意外的展示,但也給大家敲響了警鐘,在天文大潮期間務必提高警覺,提前落實防汛整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