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渡刻意和顏幸著保持距離。
他懷疑是顏闊模仿他父親的筆跡寫了通敵叛國的信件。
當金姨娘看著顏闊和沈渡一起討論詩畫時,高興地忘記了沈渡是被世人認為的罪臣之子。
她拿著顏闊模仿沈秉燭的字給沈渡看,當本意是通過沈炳燭拉近跟沈渡的關系。
卻沒想到讓沈渡想起來了為「罪臣之子」的傷心事。
更是讓沈渡在看到這仿字時,對顏闊產生了懷疑,他擔心當年父親的通敵信是顏闊所寫。
所以,這在之后他明明對顏幸動情了,卻刻意保持著距離。
其實,沈渡想錯了,顏闊并不是模仿沈炳燭字跡寫「通敵叛國」信件的人,之所以這麼說原因有三:
其一,顏闊仿字眾所周知。
如果顏闊是仿字者,那麼仿沈渡父親「通敵叛國」信件這種大事必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可事實是,顏闊就是把沈炳燭當作榜樣,仿字也只是為了學習,所以就連他的妾室金姨娘都知道他仿字這事;
其二,顏闊對仿字之事坦坦蕩蕩。
當金姨把仿字拿出來時,看顏闊的表情:他擔心的并不是沈渡發現他仿沈炳燭的字,而是他姨娘在沈渡面前提了沈炳燭。
而沈炳燭被判為罪臣,在沒洗清冤屈之前,沈渡還是罪臣之子,臉上無光,影響他們之間剛剛建立起來的和睦關系。
顏闊對仿字之事坦坦蕩蕩,并無遮掩之意,如果「通敵叛國的信是他仿的,即便掩蓋的再好也能發現一些緊張的神色。
其三:字體不同。
顏闊說過:
沈大人的筆法,沈大人年輕時的筆鋒如劍,遒勁恢弘,後來的字體確是筆鋒藏拙,古樸圓潤。
沈渡的父親年老后因為 手受傷,所以字體不像年輕時寫的那麼遒勁恢弘。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