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做聰明反被聰明誤?
郭台銘真是完美詮釋了這句話。
從全球最大的電子代加工廠,到現在被拋棄的「棋子」。
作為富士康老總,當他親眼見證富士康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郭台銘這才發現,他究竟被外國人耍的有多慘。
2023年7月10日,富士康宣布退出與印度礦業巨頭韋丹塔成立半導體合資企業,這個消息一經爆出,業內輿論立即呈現出了兩邊倒的態勢。
一部分人震驚于富士康的決定,并可惜「印度造芯」運動或將受到阻礙;而另一部分人則是對富士康的決定并不驚訝,甚至早就預料到了這個結局。
為什麼后者會如此篤定,看見富士康退出的消息甚至還有一絲慶幸?這一切還得從富士康老總郭台銘的選擇開始說起。
最初,郭台銘之所以會選擇和印度企業合作,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印度政府放出的一個誘餌:百億補貼。
在郭台銘看來,如果富士康能夠搶先一步,領先于其他企業與印度合作造芯,那麼就有機會搶占更多的芯片市場,對富士康的未來發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所以在得到消息以后,郭台銘二話不說,便迅速與韋丹塔合資,金額高達195億美元(62479950萬)新台幣。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非常骨感,在郭台銘做出選擇以后,殘酷的現實立馬給了他當頭兩棒。
這第一棒就是合作無法順利開展,野心勃勃的郭台銘興沖沖地與印度企業簽訂協議后卻發現,雙方都沒有造芯能力。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