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海明威的身體被各種疾病折磨,精神也瀕臨崩潰,基本沒法寫作。
當時很多人就斷言,海明威已經成為過去式了。
但海明威不肯屈服,以一腔毅力寫就了《老人與海》,回應了所有質疑。
1954年,55歲的他憑借小說《老人與海》斬獲諾貝爾文學獎。
諾獎的頒獎詞里說:
海明威生動地展現了人類的命運,它是對一種即使一無所獲仍舊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的謳歌,是對不畏艱險、不懼失敗的道義勝利的謳歌,是對人敢于和不可知的自然拼搏的能力謳歌。
從這本書中,我再次確信了一句話:命是弱者的借口,運是強者的謙辭。
面對命運的坎坷,最忌諱的,就是怨天尤人、畏縮不前。
只有你心境夠強大,努力去熬,奮力去扛,命運這雙手再大,也無法操控你的人生。
生活中,有太多人深信命運,覺得自己的一切遭遇,皆是命中注定。
所以一旦對現狀感到無力,他們就會直接躺平,接受所謂命運的安排。
但這種被認定的命運,說穿了,也只不過是其逃避現實的借口罷了。
在我看來,這樣茍活的成年人,活得遠不如《老人與海》里,一個年近八旬的老頭。
書里的老人圣地亞哥,住在海邊,常年靠捕魚為生。
他曾是這個小漁村里最好的漁夫,但最近,卻成了眾人口中鼎鼎大名的「倒霉蛋」。
因為在過去的84天里,他一條魚也沒捕到。
饑餓、貧窮折磨著他,旁人的同情與嘲笑,也時不時傳入他的耳中。
連平常跟他學習捕魚的小男孩,也被他的父母強勢帶走,送去了別的漁夫那里。
在這樣的窘境之下,圣地亞哥沒有絲毫氣餒,依舊對捕魚事業滿懷熱情。
因為捕不到魚,沒錢吃飯,他靠想象一鍋魚煮黃米飯,就能畫餅充饑;
一無所獲回到住所后,他也不會為此傷感,反而會抽出時間來看看他喜歡的棒球消息;
當別人對他的慘狀流露出擔憂時,他更是會自信地對別人說:
「85是個吉利的數字,想不想看到我逮回來一條有一千多磅重的魚?」
等到第二天早上,他依然會迎著第一縷陽光出海捕魚,堅信自己一定會有所收獲。
在圣地亞哥身上,始終閃耀著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英勇。
而這種英勇,恰恰是很多人在對抗命運的過程中最缺少的。
他們一旦遭遇了痛苦、挫折,就會下意識地逃避,找各種借口來為自己推脫,掩飾自己的無能;
而真正的強者,即便是遭遇了接踵而來的打擊,也不會去抱怨生活,更不會將自己的不幸歸結于命運。
因為他們的世界里,永遠有一條不變的法則,叫:我命由我不由天。
命由天定之上,還有事在人為。
哪怕走入絕境,這樣的人,也總能為自己找到一線生機。
在第85天的時候,圣地亞哥照常出海。
這一次,他依舊是做好了十足的準備。
他先仔細觀察空中飛鳥的位置,判斷魚群大致的方向,而后才確定位置,把釣繩筆直地放入洋流中。
沒過多久,一條大馬林魚咬了他的魚鉤。
這本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然而不妙的是,這條馬林魚的個頭太大了,它甚至可以毫不費力地拖著圣地亞哥和小船在大海中橫沖直撞。
在這樣絕對劣勢的處境下,圣地亞哥沒有認輸,更沒有放棄捕撈這條大魚的想法。
他弓緊身子,拉緊釣繩,擺出了一副和大魚死戰到底的姿勢。
就樣,一人一魚僵持了一整夜。
這個過程中,他的雙手被勒出了數條血痕,左手也不聽使喚一直抽筋,背脊也痛得厲害。
但圣地亞哥還是堅持著給自己鼓勁:它能熬多久,我也能熬多久。
終于,在經過兩天兩夜的對峙后,大魚的體力終于被消耗殆盡,浮出了水面。
圣地亞哥趁機用盡全身力氣,將魚叉插進了大魚的心臟,成功殺死了大魚。
在這個故事里,圣地亞哥的捕魚過程,其實不就是普通人生活的真實寫照嗎?
捕魚的過程中,圣地亞哥可以說得上是一無所有,他沒有食物,沒有武器,沒有助手。
在巨大的挑戰面前,他完全是憑借著一腔毅力,才打敗了大魚,贏得了最后的勝利。
而普通人在成長的路途中,同樣不會有家庭托底,不會有貴人相助,更不會有機遇從天而降。
我們能做的,也只有苦熬。
熬住就意味著一切,挺住才有勝利可言。
直面痛苦,我們才能擺脫命運的禁錮,將那些看似不可能戰勝的苦難逐個消滅。
就像莎士比亞說的那樣:
命運,它很可怕嗎?不,我在與它斗爭的過程才發現我已主宰了它。
畢淑敏曾說:
你不能要求擁有一個沒有風暴的人生海洋,因為痛苦和磨難是人生的一部分。
一個沒有風暴的海洋,那不是海,是泥塘。
人生海海,每個人從一出生,風雨、痛苦、挫折就存在于人的生命里。
它是絆腳石,是障礙,但它的力量,并不足以左右一個人的一生。
《老人與海》中講到,圣地亞哥帶著它的戰利品準備返航時,意外突然降臨。
一大群鯊魚嗅到大馬林魚的血腥味后,都紛紛游過來掠食。
而此時的圣地亞哥已經疲憊不堪,可他還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堅持應戰。
打斗過程中,他的魚叉被鯊魚生生折斷。
他又立刻拔出小刀,狠狠插在鯊魚頭上。
小刀斷掉后,他就用短棍。
短棍也丟掉了,他就用舵把。
凡是他手邊能夠到的一切,他都毫不猶豫地拿去痛擊鯊魚,沒有想過要停歇。
最終,鯊魚們或死或逃,圣地亞哥在虛脫中,獲得了最后的勝利。
他唯一的戰利品——那條大魚,此時也被鯊魚群咬得只剩一副骨架。
他又一次變得一無所有。
可他沒有沮喪,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平靜的駕著小船回了家,像往常一樣沉沉睡去。
第二天,其他的漁民看到了那副碩大的魚骨架后,都對圣地亞哥肅然起敬。
可圣地亞哥睡醒后,卻沒有再去討論那條大魚,只是跟人說:
我應該找一個更大的錨子,應該把船弄得更結實一些,下次出發的時候應該多帶一些淡水……
如果用世俗的標準來衡量圣地亞哥,他貧窮、蒼老、體弱。
可以說,他的人生已經差到了谷底,并不值得人艷羨。
可就是這樣一位被命運摧殘的老人,卻受到了無數人的尊敬。
因為他堅毅、不屈不饒,即便一無所有,他也從來不缺從頭再來的勇氣。
他不怕再次孤身走進那樣滂沱大雨的夜里。
他說:人可以被摧毀,但不能被打敗。
這就是生命的力量,這就是意志的力量。
真正能左右命運的,從來都是人的心境。
所以,不要去相信那些不可改變的命運之說,沒有什麼能真正擊敗一個人,除非他自己先投降。
你唯一應該堅信的是:一個堅韌的靈魂,可以戰勝一切命運。
在強大的心境面前,一切困難,都將迎刃而解。
王小波在對《老人與海》的解讀中說:
我不相信人會有所謂的「命運」,我堅信人類總會在與限度的斗爭中成長。
他們把飛船送上太空,他們也用簡陋的漁具在加勒比海捕捉巨大的馬林魚。
做這樣不可思議的事情的人都是英雄。
七十多年前,老人圣地亞哥以不屈服的態度,接下了命運的挑戰。
今日的你我,又何必自困樊籬,臣服于那琢磨不透的天意。
人之生命,應似大江奔流,縱然遇到島嶼、暗礁,也能激起美麗的浪花;
或似岸邊燈塔,哪怕經歷數個晝夜的海浪侵蝕、風雨拍打,依舊默然屹立,永不熄滅。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